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
二、我们通常对信息化的理解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追求对信息化建设计算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各行业的特征各异,电子商务不一定是所有行业的福音。它能显著地降低信息收集、谈判等交易成本,但它不能显著改变生产、 人力资源 咨询、行业务流程重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项目监理制度和建立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等等。信息系统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扁平化管理;对外而言,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利用外部信息、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商机。关键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程度的信息化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误区二: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步到位。只有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基础、人员素质等相适应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采取分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将是一个更有效、实用的方案,它将会给很多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做出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然后根据预定的计划进行逐步的实施或做相应的调整。
误区三: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最先进的系统和模式。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有效、实用的的系统才是适合自己企业的系统。
误区四:系统会自动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目的目前主要还是需要在管理上动脑筋,而信息系统只是帮助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的一个工具而已。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 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管理例行程序等软件。
四、EDI技术: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 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五、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哪些相关技术?
1、条码技术: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它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
2、传真技术:有扫描技术,记录技术,同步同相技术,传输技术。传真的通信过程包含扫描,光电变换,图象信号的传输,记录变换,收信扫描和同步同相。
3、CRM(客户关系管理):是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支持等流程的软件系统。
4、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
5、GP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6、BI(商业智能):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系统。
六、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
1、系统规划。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初步的调查,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制定分阶段实施进度,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2、系统分析。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与数据流程以及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等,明确需求的逻辑结构,写出软件需求说明书或功能说明书;
3、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工作得到的系统功能和信息需求确定系统设计方案,配置系统环境,给出设计方案;
4、系统实施。依据系统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编制,再将独立运行的各功能模块联合调试,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系统是否达到设计的目标,通过完善改进,得到符合应用条件的、可运行的信息系统,并交付用户使用;
5、系统运行维护。根据使用情况,对系统做适当修改,使系统进一步完善,对日常运行维护活动给予记录并保存,以做为对系统进行评价的依据。
七、生产计划: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生产任务和进度安排。它规定了企业在计划期 内应完成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生产期限、均衡率和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生产指标和为此应实现的各种相互协作关系的基础。
八、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 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它是独立需求计划。
九、能力需求计划:确定为完成生产任务具体需要多少劳力和机器资源的过程。
十、产品数据管理(PDM):PDM以软件为基础,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 (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的技术。它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和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
十一、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是在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先进制造技术 (以信息技术和柔性智能技术为主导)、有技术有知识的管理人员三大类资源支柱支撑下得以实施的,也就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进度作出快速响应。敏捷制造比起其它制造方式具有更灵敏、更快捷的反应能力。
十二、敏捷制造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1、敏捷的内涵:敏捷制造模式的创立人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对产品的需求和评价标准从质量、价格、功能转变为最短交货期、最大客户满意、资源保护和污染控制等方面。是一种继大量生产时代后的制造产品、分配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新的制造模式。强调将许多柔性的、先进的、实用的制造技术,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灵活的管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市场,迅速做出快速响应。
一个具备敏捷制造能力的企业应该具备多种能力,其敏捷制造能力主要包括企业间的虚拟协作能力、高度制造柔性能力、快速制造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这种敏捷性在不同的层次上,又有其各自的内涵。
敏捷制造在企业策略层次上主要体现为:企业或公司针对竞争规则变化、新竞争对手出现、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等能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敏捷制造在企业日常运作层次上主要体现为:企业能够对影响其日常运作变化如用户对产品规格、售后服务的需求、供货时间的要求、产品质量出现的问题、设备出现故障等问题能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2、敏捷制造的特征:敏捷制造的目标是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开发制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具备敏捷制造能力的企业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企业从上到下都明确认识快速响应市场/用户需求的重要性,并能通过信息网络对变化的环境作出快速响应;
二是企业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能够迅速设计、制造新产品,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
三是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都愿意并善于与别人合作; 四是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人的作用,并使员工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